從去年一月轉職成為工程師也一年多了,是個滿適合紀錄想法的時候,加上剛好前陣子公司有個展望與回顧,就把那時候講的一部分拿來這裡充個版面。 先來個人背景提要: 我是交通管理研究所畢,第一份工作是在電子製造業做物料管理,做了兩年,工作上自評是普普,不會出什麼差錯,也不會有驚人的表現,對那份工作沒有討厭也沒有喜歡,不過我發現到整體環境不能推著我前進,不能讓我快速進步和累積技能,我做的事情其效益也並不大,我只是一個在分工下的齒輪,活得庸庸碌碌的樣子,但始終有些時刻腦中都會冒出「我不會一直待在這個產業,這個公司文化並不適合我」,但在那裡不是說沒學到東西,我熟悉了電子製造產業的運作方式,能曉得依據客戶端、工廠端與上游廠商三方而來的訊息與資料來決策事情是多麽困難的事,解決的方法是最難卻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也知道工作不只是把做事做好,做人也很重要,總之,對那時自己的職涯下兩個版本的註解,第一個比較好聽的是:我是個隨遇而安逆來順受的人,工作來我就做,責任來我就扛,但難聽的解釋是:我根本不曉得我真正想做什麼作為我的職業,從大學到出社會我已經嘗試了多個領域,但我始終找不到特別吸引我的地方,如同一艘迷航的船,找不到適合的港口靠岸。

文組生轉職前端工程師的一年後
文組生轉職前端工程師的一年後

一個就算轉職失敗也不會後悔參與的計畫 — 索引: - 前言 - 為什麼是程式導師實驗計畫 - 參與計畫過程 - 期末專案 - 最重要的事情 — 心態 總覺得欠我自己一篇心得文,拖到現在終於發出來了,從提筆到現在也經過好幾個月,每次打開草稿寫幾個段落後又會陷入一種沒什麼好寫的無力感,進而作罷,但還是希望給自己過去那一段時間一個好好的交代,因為無論好壞,都是值得留下來的一段歷程,在未來回頭看的時候,也有個比較的基準。不過之前已經寫一篇心得在 Lidemy github,但這篇想再寫一些沒提到的,不然有些想法,沒寫下來會很可惜。所以這篇不只會寫對此計畫的介紹,還有個人的一些心路歷程,所以一切都是主觀意見,如有偏差看看就好,接著就馬上來帶大家騷兩圈。 前言 2021/3 月我做了轉職軟體工程師的決定,也就是我寄出了程式導師計畫的報名信,在我按下報名信的那一剎那,其實心情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開心的部分是我總算邁進一步試著改變自己的職涯,想嚮往的生活前進,但忐忑的部分是我並沒有那麼篤定我一定可以轉職成功,會不會我只是在浪費時間,會不會我只是因為某種程度工程師代表著高薪而鬼迷心竅,其實這個職業根本就不適合我,所以是帶著很複雜的心情下報名的,不過我要轉職這件事情也並非短時間內做的決定,在此之前我已經有這個想法很久了,明確時間點應該是從研究所接觸程式後就嘗試問自己我是否也能將寫軟體也作為我未來的職業?又或是我偶爾會在 youtube 搜尋 a day of engineer 幻想著自己也能像影片中的工程師一樣能擁有 work/life balance 的生活,但這些都只是想法,並未付諸行動。不過,在出社會工作一年多透過 google 搜尋著轉職軟體工程師的這幾個關鍵字後我找到 Huli 寫的文章,進而發現了程式導師計畫。

程式導師實驗計畫心得
程式導師實驗計畫心得
Chengcheng Hsu

Frontend developer | do something interesting | 文組生轉職前端工程師一年半,目前仍健在安好